石园理财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理财视觉 > 正文

理财视觉

海通医药首席余文心最新分享:医药行情的持续性值得期待,创新药未来有1-2万亿的药品空间是可预见的

sddy0082022-11-15理财视觉91

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:六里投资报

11月3日,海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余文心在嘉实秋季投资策略会议上,与嘉实大健康研究总监郝淼一起,对医药板块行情的持续性,以及后续的机会与挑战进行了观点分享。

业界认为,余文心在医药研究领域可以说是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,资历够深,功底扎实,是颇受买方认可的一员。

这次对话中,她认为,医药行业在经历了过去今年的价格谈判后,规则的设定变得更为温和、科学,投资者大可不必再谈集采而色变。

另一方面,很多国产医药企业在三年疫情期间攫取了巨大的国产化替代空间。无论进口替代的速度,还是产品的性能,都在过去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。

到今天这一时点,医药板块行情的持续性是值得期待的。

另一方面,医药板块的一些细分行业,例如创新药,还是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的起步阶段。从政策端来讲,创新药的起步才仅有7年时间。

但在过去几年中,我们已经见到了产业的巨大变化,包括创新药企在海外的拓展。一些first in class、best in class的创新药也诞生在中国。

行业的增速不可能永远高歌猛进,但巨大人口基数下,创新药企未来的成长性是毋庸置疑的。

作为投资人,要找寻的正是能够从行业中跑出来的公司。

投资报整理提炼了余文心的交流要点和精彩内容:

1.对于创新药,其实它本质上是没有集采的,它只有价格谈判。

而经历了一轮价格谈判之后,我们的这个规则,其实也变得更加科学。

包括在仿制药的集采上面,包括医疗器械、高值耗材这些公司的集采上面,我觉得有个比较明确的信号就是,以前可能都是一降降好多,降90%。

但是事实上,我们看到这几轮的集采的规则,实际上它的规则设定,就使得降幅会变得更温和,更科学。

2.如果拉长时间来看,有一点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确信的。

就是老龄化的程度在这,我们国家整个的医疗费用,卫生总支出占GDP现在也就是6%-7%这样的一个水平。我们可以预见的是,这个占比数据一定是会上升的……

未来医保的长期可持续增长,实际上是可以预期的。

假设,可预期的增速,也就是在10%上下的增速之下,对于我们投资来讲,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?

一定就会出现有20%、30%、40%增长的公司出现,也会有负增长的公司出现,

所以这也就是医药领域做主动管理的意义了,是我们每天都在这个板块中间去做研究的意义。

3.我们经常讲,创新药、疫苗他们的商业模型,它就不是一个时间的朋友。

为什么?

因为你今天看它,五个月之后再去看,可能全世界又出来新的产品了,格局又会改变了。

所以这些偏科技驱动型的行业中间,我们要的是弹性。

跟踪的,包括研究的频率,实际上应该是非常高的,因为他们时时刻刻竞争格局都会在变化。

4.中国的创新药,如果从政策端来讲,其实才刚刚起步7年左右的时间。

如果我们去看这个行业的空间,中国未来我相信4亿老年人口之下,1到2万亿,甚至2到3万亿的药品空间是看得到的。

所以这中间能不能支撑有大药的诞生,我觉得中国有14亿的人口,实际上这个回答是毋庸置疑的。

第二,我们这几年看到了产业的一些变化,包括创新药企在海外,包括美国市场、欧洲市场的拓展。

其实,有不少first in class、best in class的产品,就是全球疗效最优的产品也诞生在中国了。

这可能是我们5年前、8年前,很难想象的一件事情。

集采规则变得更科学、温和

医药的持续性行情值得期待

问:医药板块的行情怎么看,会有持续性吗?

余文心:今年6月13日,我们看到国家医保局对创新药的续约谈判以及谈判的规则。

作为专业投资者仔细去分析,以及跟前几年的医保谈判做对比的话,

我们发现,以前几年,大家总是谈集采色变,但实际上我觉得不要被这两个字所吓到。

我们核心去分析降价主要的逻辑。

对于创新药,其实它本质上是没有集采的,它只有价格谈判。

而经历了一轮价格谈判之后,我们的这个规则,其实也变得更加科学。

包括在仿制药的集采上面,包括医疗器械、高值耗材这些公司的集采上面,

我觉得有个比较明确的信号就是,以前可能都是降幅一降降好多,降90%。

但是事实上,我们看到这几轮的集采的规则,实际上它的规则的设定,就使得我们的降幅会变得更温和,更科学。

第二个,其实我们看到中国目前有非常多的优质的公司,都在A股、港股上市了。

他们在这一轮一轮的政策中间,其实可以攫取很多的国产替代空间。

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,可能跟大家的生活都有关系,就是十几年前我们遭遇非典的时候,

呼吸机、监护仪等等,都必须要用进口的,因为国产没有,份额非常小,技术可能也不太过关。

但是到今天,我们经历了三年的疫情,我们看到很多的国产的公司,进口替代的速度和性能,都是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。

所以,这中间折射出来的是整个中国医药行业的进步,在过去十几年间是非常突出的。

叠加政策上面,我们觉得政策上面它会变得更缓和、更科学,以及更有预见性。

所以在以上两点的支撑之下,一是政策一贯的支持,二是本土这么多创新药公司、器械公司厚积薄发,

到今天这个时间点,我觉得医药板块的持续性的行情是值得期待的。

卫生总费用占GDP

比重上升是可预见的

问: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,也会给医保支付带来很大的压力,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?这份压力给整个医药产业带来的更多是机会还是挑战?

余文心:我觉得一个行业它肯定是机会跟挑战并存的。

机会是什么?

机会是,最近卫健委也说了,我们到2035年会有4亿的老年人口,这个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市场。

挑战是什么?

因为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中,我们主要的支付渠道还是来自于医保,商保和个人支付的比例相对比医保还是小一些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医保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、满足每一个人每一点的老龄化就医的需求。

所以这中间就会产生一些矛盾,但如果拉长时间来看,有一点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确信的。

就是老龄化的程度在这,我们国家整个的医疗费用,卫生总支出占GDP现在也就是6%-7%这样的一个水平。

我们可以预见的是,这个占比数据一定是会上升的。

所以,随着我们国家的GDP不断上升,卫生总费用在GDP的占比不断上升,未来医保的长期可持续增长,实际上是可以预期的。

当然,它不可能一直保持非常高的增速,因为任何国家都没有办法承受,

假设,可预期的增速,也就是在10%上下的增速之下,对于我们投资来讲,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?

一定就会出现有20%、30%、40%增长的公司出现,也会有负增长的公司出现,

所以这也就是医药领域做主动管理的意义了,或者说是我们每天都在这个板块中间去做研究的意义。

我们要去找到下一个时代中,看三年、看五年、看十年,能够持续不断有20%、30%、40%增长的公司。

因为在我的投资逻辑中间,我觉得医药股永远都是去找这种成长股。

加强对行业顶层设计的理解

跟踪细微的政策变化

问:对医药行业的政策,包括宏观的一些变化,您有没有比较好的一些前瞻性判断的方法和跟踪的手段?

余文心:实际上,拉长时间来看,过去十几年,包括2009年的新医改,2015年的药政改革,2018年的医保改革,

我觉得我们在政策的研究上面,对于医药行业顶层设计的理解,实际上是特别重要的。

所以,政策跟踪的第一条就是多去读文件,多去理解。

国务院也成立了一系列深化医改的专项小组,到底我们国家的医改会走向何方?

这个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,就是去理解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医药行业的未来,才能更好地理解2017年后创新药的行情。

2017年前,中国几乎都没有创新药,所以这和我们国家整个的顶层设计是分不开的。

第二个,多去跟踪细微的政策变化,就像最近一波机会,是来自于很多高值耗材的集采中间规则发生了一些变化。

那在这个板块比较低位的时候,其实就能够很好地去抓住这一波机会。

医药资产可分成三大类

偏消费偏科技,居于两者之间

问:医药行业是一个大的赛道,它里面的细分行业特别多。如果从投资属性来说,它有偏科技属性的,也有偏消费属性的,也有偏制造属性的。能不能给我们科普一下,不同细分赛道它的属性是怎样的?

余文心: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,我跟很多基金经理也探讨过,我们大概把资产类别分成三类,

第一种是偏消费类别的。

比如说医疗服务、重要资源品,这些公司,它典型的一个特点就是,它是时间的朋友。

你今天投资它,再过五年去看它,它肯定还在,大概率都是在的。

有些公司可能都已经是百年老店了。

所以,这是比较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的这些公司。

基本上这些公司的研究,在初期的时候非常难,你要研究清楚他们的壁垒、护城河,这是非常难的。

但是研究清楚了之后,其实跟踪起来会比较容易,

因为你三个月不看它,一年不看它,可能大概率它还是那个样子,竞争格局没有发生什么变化。

另外一种公司,就偏科技属性,比如说创新药、疫苗。

我们经常讲,创新药、疫苗他们的商业模型,它就不是一个时间的朋友。

为什么?

因为你今天看它,五个月之后再去看,可能全世界又出来新的产品了,格局又会改变了。

所以这些偏科技驱动型的行业中间,我们要的是弹性。

跟踪的,包括研究的频率,实际上应该是非常高的,因为他们时时刻刻竞争格局都会在变化。

很多创新药、器械、疫苗其实都体现出来这样的一个特点,所以这对企业的要求也蛮高的,它需要企业家不断地研发新产品。

第三种,介于这中间,

既有一些阿尔法的属性,又有一些贝塔属性,包括CRO,包括上游产业链等等这些行业.

所以,萝卜青菜各有所爱,各种不同风格的投资者都能找到你所喜欢的商业模型的公司。

创新药行业起步时间尚短

未来1-3万亿的药品空间是可预见的

问:您对中国创新药企业的成长空间怎么看?过去一年多,很多创新药标的跌幅非常大,很多人担心中国的创新药泡沫是不是已经破了,往后看还有没有发展空间?

余文心:中国的创新药,如果从政策端来讲,其实才刚刚起步7年左右的时间。

当然在这往前,有一波更敢于吃螃蟹的科学家归国。所以,这仍然是一个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行业。

如果我们去看这个行业的空间,中国未来我相信4亿老年人口之下,1到2万亿,甚至2到3万亿的药品的空间是看得到的。

所以这中间能不能支撑有大药的诞生,我觉得中国有14亿的人口,实际上这个回答是毋庸置疑的。

第二,我们这几年看到了产业的一些变化,包括创新药企在海外,包括美国市场、欧洲市场的拓展。

其实,有不少first in class、best in class的产品,就是全球疗效最优的产品也诞生在中国了。

这可能是我们5年前、8年前,很难想象的一件事情。

所以我觉得,中国的创新药行业其实这几年的发展应该讲是特别迅猛的。

当然一个行业它不可能永远高歌猛进,它中间也会有波折,包括来自于资本市场的波动,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事。

但是我们相信大浪淘沙之后,一定会有金子涌现出来。

所以,这中间其实对投资人的要求、难度也都是比较高的。

但是我们相信这中间,中国创新药行业经历了长足的变化之后,一定会诞生优质的公司。

所以对于做主动权益管理的人来讲,其实最核心的是说我们能不能找到这样的一些公司。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